身穿破长衫的爷爷林文枫传道
我的爷爷林文枫于1865年诞生于福建省平和县坂仔犁头壁村。1903年的坂仔圩,38岁的林文枫放下屠刀,在基督教堂的洗礼池中重生。这位曾以杀猪为生的贫苦农民,因一场胃大出血被林语堂之父林至诚牧师送至平和小溪救世医院治疗,重获新的生命,从此踏上信仰之路。
在圣道学校毕业后,他带着农民的质朴与牧者的虔诚,走遍平和的山村。大溪集合所的土楼、霞寨礼拜堂的烛光,都记录着他用方言讲道的身影。他的布道如光,照亮了许多人的心灵。他的生命从此被重新定义,成为小溪救世医院的首位专职传道,在药香与祷告声中,将福音传递给病痛中的灵魂。他的话语成为许多人的安慰。经教会推荐,小溪救世医院的传道室成了爷爷的新战场,他在这里布道、抚慰人心,被当地人尊称为“枫先生”。
1949年,平和解放,救世医院易帜。年迈的林文枫在医院榕树下摆起小摊,卖花生米和糖糕,养活一家七口。即使生活艰难,他仍坚守信仰。1949年11月,林文枫病逝于他服务了一生的医院。出殡那天,千余人自发送葬——有政府官员、医护人员、学生,还有曾被他布道感化的村民。当年《归正教年报》记载:“千人为一位传教士送行,这是信仰的力量。”他的离世,成为对信仰最深刻的见证。
祖母赖春于文革后的1968年早春逝世,她的葬礼是一场静默,没有爷爷葬礼那样的风光。文革的风刮过平和每一座山,连死亡都成了需要遮掩的事。父亲和六叔在葫芦山挖墓坑时,锄头碰碎山上黄土的声响,大概就是唯一的哀乐。载棺木的二轮木板车是父亲从学校借来,像一截被时代遗弃的课桌。出葬那天,没有鼓乐,没有绢花,父亲弓腰拉着木板车,麻绳勒进肩胛骨;六叔和姑丈在后面推,手指抠进粗糙的木纹。青绿的脉络在寒风中蜷曲,像祖母一生未说出口的委屈。一路上只有车轮碾过碎石的沙沙声。
祖母躺在棺木里,84岁的身体轻得仿佛一片落叶。她曾是富家婢女,被林至诚牧师的红线牵进林家,生下六子一女,却在临终时连一场像样的葬礼都换不来。墓坑挖得仓促,黄土盖棺时,有人听见父亲喉咙里滚出一声呜咽,很快又被风撕碎。下山时,他们发现木板车辙印旁,几株野花正从枯枝里挣出白花。祖母赖春的葬礼,因文革的阴云冷清收场,唯有子孙用榕树叶扎成花圈,默默送别这位从婢女到贤妻的坚韧女性。她的付出,终将在永恒中得到回报。
此时,在漳州的大伯林钦敏牧师被红卫兵抓去游街批斗,只能在祖母逝世后的第三天,委托继伯母与珠妹冒武斗之险赶到平和,在祖母无碑的坟前合影。
大伯林钦敏1904年8月22日诞生于平和坂仔五美楼(俗称牛尾楼),满月受洗于坂仔礼拜堂,幼蒙奉献之志。1926年从闽南圣道学院毕业后,与叶美莲女士结缡,共赴长泰岩溪礼拜堂传道。其布道辞锋犀利,化导乡民,声名渐起。1930年接任漳州东坂后礼拜堂传道,三年后按立为牧师,执掌圣职。
1939至1949年间,林钦敏任中华基督教会漳州区会主席,兼领闽南神学院、浔源中学等要职,两度赴全国总会共商圣工。其人以俭德著称,持守“人负我,不负人”之信,1948年荣膺闽南大会第20届会正。晚年虽史料未载,然其毕生践履“终生为主作圣工”之誓,堪称闽南基督教牧养之典范。
林钦敏牧师(前右2)与漳州市基督教会同工1952年4月欢送罗恩和賴雅礼二位传教士回国合影留(白克端供图)
1966年夏文革开始,漳州东坂后礼拜堂的牧师楼前,红卫兵将林钦敏牧师推上批斗台,斥其为“牛鬼蛇神”。这位服务教会35年的牧者,被停职停薪、赶出居所,迁至瑞京路一间破屋。尽管身心受创,他仍以诗篇中的信仰自勉:“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然而,积劳成疾于1968年秋,64岁的林牧师因脑溢血离世,与夫人叶美莲传道长眠于漳州基督教墓园。
苦难接踵而至。漳州的继伯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大哥林慕恩教授夫妇与在三明任教的妹妹丽娜相继病逝,而在漳州基督教墓园里的祖墓也因城市扩建面临迁移,连从香港带回的大伯的岳母骨灰也一度无处安放。
1986年,蜜柚种植的浪潮席卷平和。四兄弟用水泥为祖母重立墓碑,生怕山头的坟冢被果林吞噬。墓碑无言,却刻下了一个家族在时代洪流中的浮沉——从信仰的微光到历史的尘埃,再到新生的土地他们的故事,成为对信仰最真实的诠释。
之后蜜柚漫山,祖母的墓碑仍立风口。父亲常说:“这下面的人,见过枪,也见过蜜柚花开……”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2008年5月在台北接见平和坂仔籍旅美华人林慕忠牧师
转机始于1985年,二哥林慕忠牧师经台湾返回故乡探亲,与兄弟姊妹登葫芦山,望着祖坟慨叹:“我们的根,就深植于此吧!”此后八年,海内外族人利用假日劈山扩墓,将祖墓从10平方米扩建至50平方米。
1993年,合葬墓终告落成,安放林公文枫、林妈赖春、外祖母何爱德、林钦敏牧师、叶美莲传道、陈掌珍传道、林慕恩大哥、徐德餅大嫂、林丽娜妹妹的骨灰等九位先人,让他们在这里安息主怀。墓碑朝向太平洋,俯瞰山下千亩蜜柚林,成为家族团结的象征。海内外裔孙合葬祖墓建成当天,二哥林慕忠牧师主持追思礼拜。
二十年后的2014年,祖墓重修竣工。就在这一年的清明节后柚花飘香时,林文枫海内外亲人应邀参加平和坂仔基督教堂建堂140周年感恩庆典活动。
二哥林慕忠以《十字架的荣耀》为题证道。当天下午,应邀参加庆典的海内外林文枫后裔和孙老师带领漳州北门堂诗班弟兄姊妹,近百人齐聚柚花飘香的墓前,隆重举行追思礼拜,共庆家族团结。
从三代无房到安居乐业,祖墓见证了文枫后裔的奋斗与传承。如今,文枫家族近二百人,早已告别“三代无房”的艰辛,在信仰与奋斗中枝繁叶茂。葫芦山上的祖墓静静守望,左右两棵柏树一年一年长高,如同林文枫子孙后代像柏树一样茁壮成长,仿佛先人的祝福仍萦绕山间,天马山云雾似先人低语:愿百世其昌,主恩长存。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