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1点30分,上海基督教鸿德堂举行了基督信仰系列讲座的第一讲。余江牧师以《从自然启示看上帝的作为》为题,从 “理性、生命、道德、理念” 四个维度展开,分享上帝的作为。
讲座伊始,余牧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使徒信经》,指出这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他强调,凡与《使徒信经》所传达的真理不相符的信仰内容,都可能偏离正统,甚至沦为异端或邪教。
“天地万物皆为上帝所造,我们的生命也源自于祂。”那么,人如何认识这位上帝呢?余牧师提出,上帝赐予人类两本书:一本是《圣经》,透过它我们可以明白上帝的心意与救恩;另一本则是大自然本身,上帝也藉自然向人显明祂的存在与作为。
随后,余牧师从自然启示的角度出发,从四个具体维度逐一见证上帝的作为:
一、万物背后的理性指向理性的源头
人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这种独特性其来有自。余牧师强调,理性与科学原理的源头皆出于上帝。无论是飞机的飞行原理,还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都是上帝在创造之初便已设定的,人类只是“发现”而非“发明”这些规律。科学实则是探索上帝所置放的理性结构。因此,我们应以理性去理解上帝的启示,以信心去接受灵魂所能感知的真理。不可仅凭肉眼或科学手段就否定信仰的价值,那实为愚昧。一切原理的源头,可追溯至“道”——即上帝的智慧与思想。
二、生命的存在见证生命的源头
宇宙万物充满生命的活力:日月运行、四季更迭、种子萌芽、万物生长,这一切动态现象都指向一个生命的源头。余牧师举例说,即便科技能合成与天然种子成分、外形完全一致的人工种子,它仍无法生根发芽——人不能创造生命,生命始终来自上帝。人类无法掌控自己的生与死,这进一步说明生命的主权在于上帝。因此,人作为上帝按自己形象所造、拥有最珍贵生命的存在,理当感恩、敬畏并敬拜上帝,正如子女孝敬父母一样自然。
三、人类的道德律证明道德的赋予者
人类普遍拥有良心、是非观念和道德意识,不同文化、时代皆是如此。余牧师引用孟子提出的“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与是非之心,指出道德律是普世共存、先天内在的。行善带来喜乐,作恶引发不安,这反映出上帝作为道德本源的设定,也呼唤人回归至善的创造主。
四、人类共通的理念印证理念的赋予者
人类普遍追求真、善、美,这种共通的审美与价值取向并非后天教育所能完全解释。余牧师以“美”为例,指出人们对美的认同往往不谋而合,说明存在先于物质、先天固有的理念。这指向一位真善美的源头——上帝,是祂将这样的理念赋予人心,使人本能地向往真理、良善与美好。
讲座最后设有提问环节,余牧师就进化论等相关提问与听众进探讨。讲座在热烈而融洽的互动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