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会信徒的是非观困境

作者: 苔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08 11:46:56
分享与播放
农村教会

在某农村教会礼拜三下午的聚会结束后,一名自称刚信主的人因牧师未及时给他作见证,在教堂内大喊大叫、辱骂牧师,甚至扬言下次聚会还要来闹事。令人意外的是,现场信徒非但没有指责这种不当行为,反而纷纷同情、理解并支持他,一致认为牧师没给其“作见证”是错误的,是拦阻了神的工作,还觉得他发火骂人是不得已之举。无独有偶,一位受众人爱戴的牧者,习惯在小组聚会时宣扬多位同工的缺点和家事、论断同工、泄露教会管理组会议决定引发舆论,信徒们却不认为这是不对的,反倒将其视作不怕得罪人、勇敢说真话的表现。这些现象,暴露出当下农村教会信徒在是非观上存在严重问题,剖析农村教会信徒是非观扭曲的原因,并找到解决之道,有益于纠正农村教会信徒的是非观。

一、对信仰的错误认识导致是非观模糊

在上述事件中,信徒们对“作见证”的错误认识,进而导致是非观模糊。在基督教信仰中,“作见证”是信徒分享自己因信仰获得改变、神的恩典等真实经历,目的是荣耀神、引人归主,其前提是基于真实且符合教义规范,并且要在合适的场合、以恰当的方式进行。那位刚信主的人,仅仅因牧师未及时满足其作见证的要求,就采取大喊大叫、辱骂牧师的极端方式,这显然违背了基督教倡导的忍耐、包容、尊重他人等教义原则,也不符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这种认知完全忽略了“作见证”本身的意义和应遵循的规范,也无视闹事者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模糊了是非对错的界限。他们没有意识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辱骂他人都是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即便在教会这样的宗教场所,也应遵守基本的秩序和道德准则。

农村教会信徒大部分人将信仰视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而非“生命成长的指引”。在他们眼中,“作见证”是“能得到神更多祝福”的途径,“拦阻作见证”等同于“拦阻他人得福”;至于闹事者的行为是否得当,反而成了次要问题。这种“重利益、轻规范”的功利化信仰,让他们形成了“只要目的是‘信耶稣,感谢神’,行为再出格也能被理解”的错误看法。

就像那位论断同工的牧者,信徒们看不到其“泄露隐私、论断他人”违背了信仰教导,却因觉得牧者“敢说真话,信仰纯粹”,便认同了这种不当行为,本质上是用“个人利益或主观感受”代替了“客观的是非标准”。

二、农村教会信徒是非观扭曲的原因

1、功利化的信仰观念主导

农村教会信徒大多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他们将信仰视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在他们看来,信仰的价值更多体现在能否给自身带来实际利益,比如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生活顺利等。“作见证”在他们眼中,就成了一种能够“彰显神的大能”,进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祝福”的途径。所以当有人因“作见证”需求未被满足而闹事时,他们会下意识地站在闹事者一边,认为牧师阻碍了其获得“祝福”的机会,而忽略了闹事者行为的不当。

这种功利化的信仰观,让他们无法从信仰本质出发去判断是非,而是以个人利益是否得到满足作为衡量对错的标准。比如在面对牧者论断同工的情况时,他们关注的不是牧者行为是否违背了“爱人如己”“不论断他人”的教导,而是觉得牧者是“敢说真话”,间接满足了他们热衷八卦的心理,于是不认为这是不妥的行为。

2、真理教导的片面与缺失

农村教会的传道人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义工传道自身对教义的理解就存在偏差,在教导信徒时,往往侧重于“神迹奇事”“医病赶鬼”等容易吸引信徒的内容,而对信仰中关于道德规范、是非判断、理性思考等方面的教导则较为忽视。他们很少引导信徒深入学习圣经中关于忍耐、谦卑、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等内容,也没有培养信徒正确的信仰观念和是非判断能力。

长期在这种教导下,信徒们对信仰的理解变得片面,只知道追求“神的恩典”“神迹见证”,却不明白信仰还应包括对个人品德的修养和对社会道德的遵守。当遇到类似“作见证”争议这样的问题时,他们无法依据完整、正确的教义去判断行为的对错,只能凭借片面的教导和自身的主观感受来下结论,从而导致是非观扭曲。

3、见识少导致辨别能力不足

农村教会相对封闭,信息传播渠道有限,接收的信息单一,信徒们接触到的外部信息和思想较少,这使得他们的视野狭窄,辨别能力不足。在教会,他们往往过度依赖牧者传道的教导,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牧者传道的言行盲目认同,即使牧者传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不当之处,他们也难以察觉。

同时,农村教会的信徒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圣经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领会其中的信仰内涵,也难以运用圣经中的教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判断是非。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他们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三、解决农村教会信徒是非观问题的方法

1、纠正功利化信仰观念,回归纯正信仰

教会应加强对信徒的教导,引导信徒正确认识信仰的本质,摒弃功利化的信仰观念。要让信徒明白,信仰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而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对神的敬拜与顺服。“作见证”的目的荣耀神、见证神的作为和恩典,引导人认识神,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或获得某种利益。

传道人可以通过讲道、查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结合圣经故事,向信徒讲明信仰的真谛,教导信徒要以爱神、爱人如己为核心,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将信仰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彰显信仰的价值。同时,要引导信徒正确看待“神迹奇事”和“作见证”,让他们明白这些都应符合教义规范,不能成为个人谋取私利或扰乱秩序的借口。

2、传讲全备的真理,提升信徒认识水平

要解决农村教会信徒是非观问题,农村教会要提高牧者传道队伍的素质,加强对牧者传道的培训,让他们具备扎实的神学功底和正确的教义理解,能够全面、准确地向信徒传授圣经知识和基督教教义。牧者传道在教导过程中,不仅要讲解“神迹奇事”“救恩真理”等内容,还要注重对信徒进行道德规范、是非判断、理性思考等方面的教导,引导信徒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引导让信徒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是非判断能力。

3、鼓励信徒了解时事新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点对农村教会要求有点难,有些农村教会的牧者义工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经书,把圣经以外的事当着洪水猛兽,认为关心时事就是不属灵,浪费时间。要保守住我们的心就不要接触圣经以外的事,为自己的思想筑起一堵高墙,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任人愚弄。农村教会应引导信徒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而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

同时,要鼓励信徒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牧者义工在教导过程中,要引导信徒对圣经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并给予耐心地解答。不要害怕信徒提问,提问说明他们有思考。或许他们提的问题,我们不知道答案,但我们可以一起交流和探讨,从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避免盲目跟从和迷信。

农村教会信徒的是非观问题,不仅影响着教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信徒个人的生命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通过纠正功利化信仰观念、加强教会教导的全面性、拓宽信徒视野等途径,才能帮助农村教会信徒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他们在信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正确,也让农村教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