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群里看到了一则名为《多少孩子【丝瓜汤】中毒了,父母还不知道……》的文章,让人忍俊不禁,感慨万分。文章的大意是有博主一人分饰三角,拍了个关于喝丝瓜汤的对话:母亲劝说儿子肝火太旺要吃丝瓜汤去火,儿子极力抗拒却无法逃脱情感操控,存在感低的父亲寥寥几句可有可无的插话。这短短的几段话场景,道出了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真实面目——父母本能想要掌控子女的人生,儿女努力摆脱被掌控命运,子女与父母间的极致拉扯,成当下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痛点,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共鸣。
文中一针见血提出:“丝瓜汤的本质是掩盖你的真实感受,强迫你顺从他们的想法,是你无奈的被动接受。如果你是特别爱吃丝瓜的小孩,你的‘丝瓜汤’绝不会是丝瓜汤。正因为你不爱,你的拒绝和反驳,才会让餐桌上永远不缺丝瓜汤。”这段话在子女的群体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但是对于我而言,却能理解母亲劝说喝“丝瓜汤”的那份苦涩滋味。
那天晚上带孩子们外出吃饭的时候,儿子吵着要吃饺子,我们答应了,一家四口去了常去的那家饺子店吃饭。我点了一个套餐,套餐里还有两杯玉米汁。饭后,服务员将玉米汁端上来,我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错,想到黄色食物对脾胃好,玉米粗粮富含营养健康,于是将杯子推给儿子,让他也喝点玉米汁。
他手中还在捣鼓着什么玩具,没有抬头看我一眼,只是嫌弃地摆了摆手,摇头说不喝。我皱起眉头,看见他稀疏的头发和发黄的脸颊,明显就是长期挑食营养不良的后果,我心中一股莫明的怒火涌了上来,提高嗓音道:“赶紧喝点,你总是挑食,所以才会老是生病!”我将他数落一番后,又将那杯玉米汁推向他。
怎知,他怒气上蹭,朝我大喊,还对我翻了个白眼!我心头一怒,顺手操起筷子管教了他,他憋屈通红的脸,仇视的眼神在泪框里打转。那一刻,我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下来,茫然地看向了坐在旁边安静吃饭的先生,叹气道:“我是不是像极了那个令人讨厌,强迫孩子喝‘丝瓜汤’的妈妈?”
他点了点头,孩子挑食营养不良的问题似乎对他而言不是什么事儿,但是对于我而言,却不是一件小事,我不得不隔三差五跑医院花钱买药喂他们服用,半夜醒来,常因照顾他们发烧、咳嗽、鼻塞等问题,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所以,我妄想用一杯玉米汁来安抚他们的脾胃,妄想用一碗丝瓜汤减少看病的钱,妄想孩子们能多听话少吃点苦头……可是我的好心,却都成了“丝瓜汤”的毒药。
见儿子满眼恨意地看着我,我所有的骄傲和强势都支离破碎了,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起身过去将他抱在怀里,亲吻他的脸颊:“是我不好,你不想吃就可以不吃,我小时候也跟你一样,有很多不爱吃的东西,这不影响我们最后都会长大成人……如果你不喜欢,可以好好地拒绝我,一次不行,再认认真真地说第二次,却不可朝父母大喊大叫或者翻白眼来发泄不满,我会理解你,尊重你的选择。”他听完后点了点头。
我松了一口气,将玉米汁自己喝完,看着空荡荡的杯子,心中也是空荡荡的。我也曾经是那个抗拒“丝瓜汤”的少女,却在不知不觉中,结婚生子后变成了煮“丝瓜汤”的大妈。其实当看到开头说的那篇文章时,我的脑海第一反应不是吐槽同款爸妈,而是冒出来一个念头:“丝瓜功效居然那么好?我今晚就煮给全家人喝。”
我不禁感慨,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为“丝瓜汤”有毒到“丝瓜汤”真香的呢?大概是到了35岁之后进不去体制,后悔不听老人劝考编,过着饭碗朝夕不保的生活;是长期报复性熬夜工作刷手机,却看不惯父母花钱买保健品,最后自个落下了头秃、发白、牙龈萎缩的病;是日夜操劳养儿育女之时,想要把好的东西给他们,却惹来他们埋怨和不解的表情。
人这一生,是一个从质疑父母,成为父母,理解父母,终将与父母和解的一个旅程。成家后的我,偶尔能回娘家吃上一顿妈妈煮的饭菜,会感到幸福!不管是她放了黄芪+莲子+枸杞煮成干饭的黑暗料理,还是水煮地瓜叶飘浮着几滴黄油的清汤寡水,我都能吃得下,年轻时的嘴刁和不屑,都在岁月的洪流中,化为温柔和珍惜。
其实,“丝瓜汤”有毒还是真香,决定于你所站在的位置去看待问题。开始理解父母的我,重新学习理解孩子。我不想让他们在我的焦虑下生活,更不想因为“丝瓜汤”和他们翻脸。我们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总是揪着一颗焦虑的心,仿佛是孩子们头顶上不断发出隆隆声的直升机,只要孩子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就要赶紧救他们离开,末了还要数落他们一番,这正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病因所在。
圣经·创世纪中记载,神警告亚当夏娃不能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祂事先知道亚当夏娃会伸手去摘果子,却没有在树的周围建立防卫,而是给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意志,允许他们犯错误,又亲自担当了他们的罪孽,预备了救世主耶稣基督。所以,解决这个亲子关系病因的良药,在于相信有神为我们的犯错兜底,相信祂必看顾赐给我们的产业,我们应当一无挂虑,凡事交托仰望,祂必会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海南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