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姊妹打电话对牧师说:“你这样的人还能做牧师吗?你真配当牧师吗?”是什么使平日一直温和的姊妹竟然如此生气,还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她故意找茬吗?又或者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呢?
事情要从一个月前说起。牧师见到姊妹比较年轻,穿的也比较讲究,一看就不像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就立刻加了她的微信,心里想着若是适合,就劝她参加教会的侍奉。可加了微信沟通后才知道,这位姊妹竟然有轻微的抑郁症,还特别缺乏安全感。也因为自身的软弱,姊妹常常找牧师代祷,有时候也会咨询一些信仰上的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牧师对她的态度明显发生变化,不仅不像之前那样回复消息,甚至还将对方的电话拉入了黑名单。不仅如此,牧师甚至还在没有说明任何原因的情况下,就直接删掉了她的微信。当姊妹再次联系牧师却无果时,自然就非常生气,她实在不理解,自己只是找牧师正常地交通都会被如此嫌弃。正因气不过,她就找了一个陌生的号码(自己的手机号码打不进去)打牧师手机,并生气地质问。
对于这样的事,我们自然不希望发生。不论谁对谁错,终究不是一件荣耀和见证神的事。从这位姊妹的角度来说,用那样的语气质问和指责牧师,自然是不合适的,需要对牧师有基本的尊重;作为牧师,既然是信徒有难处并找自己交通和祷告,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和侍奉的前提下,还是要多些耐心。毫无缘故就删除信徒微信,并将信徒手机号拉入黑名单,这样的做法确实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最后,牧师实在没有办法,只能重新将这位姊妹加回了微信。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样的事呢?
要对信徒多些爱心,多些理解和包容
牧师这个身份在弟兄姊妹的心中是非常神圣的,甚至是圣洁的代表。他们是神的代言人,是弟兄姊妹心中遇到难处时,第一个就会想到的人。在弟兄姊妹寻求帮助时,牧师若不能给他们带来安慰和陪伴,反而让他们感受到冷漠与排斥,不仅会让弟兄姊妹对牧师的信任逐渐瓦解,更可能让他们对信仰产生困惑与失望。
弟兄姊妹带着满心的重担和对神的期盼来到牧师面前,渴望得到属灵的指引和心灵的慰藉,这本身就是对牧师的一种托付与信赖。作为牧师,应当以温柔的心肠接纳他们的软弱,用耐心的倾听去理解他们的处境,用真理的话语去坚固他们的信心。当信徒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时,他们才能更深地体会到神的爱,也才能在信仰的道路上更坚定地跟随主的脚步。
反之,如果牧师总是以不耐烦的态度回应,甚至刻意疏远,只会在信徒心中筑起一道高墙,让他们不敢再敞开心扉,最终可能导致他们在孤独中远离神的恩典。所以,牧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身上的职责不仅是传讲真理,不仅仅是站在讲台之上,更要成为弟兄姊妹可以依靠的臂膀,要走进弟兄姊妹的生活和心中,用实际的行动彰显神的慈爱与怜悯,让每一个来到身边的信徒都能感受到主爱的温暖,从而在彼此的相爱中荣耀神的名。
要与牧师好好交通,尤其要注意交通的时间
对于弟兄姊妹来说,当我们有难处寻求牧师的安慰或是开导,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牧师也有他们的职责和忙碌,教会各样的事情比较繁杂,不可能面面俱到,对弟兄姊妹的信息自然也无法及时回复。弟兄姊妹在寻求交通前,需要先考虑牧师是否处于合适的工作或休息时段。比如,避免在深夜或牧师主持重要聚会的过程中突然打扰,尽量选择双方都方便的时间,通过提前预约或在常规接待时段沟通,这样既能让牧师有充沛的精力倾听和回应,也能体现对牧师的尊重与体谅。当彼此都能在恰当的时机交流,沟通的效果往往会更好,牧师也能更从容地为弟兄姊妹提供帮助,弟兄姊妹的需求也能得到更有效地满足,从而让教会中的交通更加和谐有序。
不仅如此,尽量不要太过频繁地发信息或打电话,教会的人数太多,牧师也无法逐一及时回应每一个人的即时需求。弟兄姊妹可以先尝试通过教会内部的团契小组、属灵同伴或其他成熟的信徒彼此扶持,将一些日常的困惑或情绪在小范围内寻求帮助与代祷,这样既能减轻牧师的负担,也能促进弟兄姊妹之间的彼此相爱与生命联结。对于确实需要牧师亲自引导的重要事项,再以合适的方式和频率进行沟通,让牧师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牧养教会整体、预备讲道、关怀特殊群体等更需要他专注的工作中,从而更好地带领整个教会在真理的道路上共同成长。
总之,弟兄姊妹与牧师交通,要学会正确方式并掌握合适的尺度,让彼此的沟通既不打扰对方的正常牧养节奏,又能得到恰当的回应。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义工。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