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敬畏与智慧之间:如何处理教会的废旧物品?

作者: 吕底亚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02 09:46:06
分享与播放

基督徒要对上帝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是好的,但不能因为敬畏而变得教条,这样就使原本的好事失去了美好。

教会在打扫卫生时,发现两个多年未用的讲台。它们一直被堆放在教会后续搭建的棚子和一间房屋交界处。由于是后来搭建的棚子,虽然基本能够防风挡雨,但在交界的位置仍会漏雨。前一段时间下雨,讲台又被雨淋,使得原本已无法使用的讲台更是雪上加霜。同工们在清理杂物时把它们搬出来,发现讲台上到处有虫子在爬,底座也已发霉腐烂,这导致原本损坏的讲台再无修复的可能。同工们建议处理掉,或者劈了当柴火。但另一位同工立即表示:“这是绝对不行的,是对神的不敬畏,你们这样做不属灵。”可是问题总要解决,难道就让这废旧的讲台继续在原地腐烂,这就属灵了吗?

教会中常会有一些废旧物品,如何处理确实是个难题,容易引发不同意见。不单是讲台,还包括废旧的桌椅、圣经等等,到底应当秉持什么样的处理原则?

一、先查看,确定是否还能继续使用再判断

不论是废旧的讲台、桌椅,还是其他物品,首要的是确定它们是否还有用。比如,有些教会的物品其实没有坏,只是觉得跟不上时代和潮流,再用显得过于陈旧,就果断处理了。一方面,我们建议教会总体上应当节俭。节俭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而且浪费也不是神所喜悦的。正如主耶稣在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吩咐人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浪费。再者,教会的资金都来自弟兄姊妹的爱心奉献,必须正确对待。另一方面,如果确实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换,对于那些没有损坏、仍可使用的物品,可以考虑转赠给一些农村教会。对市、县级教会来说有些陈旧的物品,对一些贫困的农村教会而言或许还能用上,这样也就不浪费了。

如果物品确实废旧到无法使用,或已损坏——比如讲台已经霉烂,属于这种情况的可以直接处理,哪怕是当柴火劈掉。有人以“这是神的讲台,不能亵渎”为理由反对,但我们要说,妥善处理这些物品并不是心存不敬畏,恰恰是出于敬畏。难道任凭讲台在那里腐烂、爬满虫子,主就喜悦吗?不仅占用空间,影响卫生,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那就更加得不偿失。

二、纠正“处理废旧物品就是不属灵、不敬虔”的思想

不宜简单地认为处理教会的废旧物品就是“不属灵”“不爱主”,这其实并没有圣经依据。我们应当以理性和智慧看待物品的价值。真正的属灵生命体现在对神的敬畏、对人的爱心,以及对资源的合理管理上。圣经教导我们“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对于确实失去使用价值、甚至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物品,及时而妥善地处理,使空间得以合理利用,环境保持整洁有序,这本身就是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在履行管家职责。这样才能让教会的环境更适于敬拜与侍奉,也避免因保留无用之物而引发实际困扰。

三、属灵与否不在于物,而在于心和行

判断一个人是否属灵,关键不在于物品本身,而在于其内心和行为。内心若存着对神的真诚与对他人的关怀,行动上遵循真理的教导并积极承担责任,即使处理了不再适用的物品,也不会影响其属灵生命的丰盛。反之,若只执着于物品的外在形式,却忽略了内心的洁净与对他人的爱心,甚至因不当保留物品而影响教会正常运作或他人福祉,这样的“固守”反而偏离了属灵的本质。

我们应当明白,神看重的是我们内心的动机和生命的见证,而不是对无价值之物的盲目留恋。当我们以敬畏神、爱人的心态合理处置废旧物品,使资源得到恰当安排,教会的环境更加合宜,这正是将信仰融入生活细节的体现,也是以实际行动荣耀神的方式。

要有敬畏神的心,这是好的,但不能因为自以为的敬畏而陷入教条。否则,不仅没有蒙神喜悦的敬畏,反而使自己落入僵化的信仰条规中,既损害自己,也影响他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义工。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